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对于这个条款,ISO22000和ISO9001:2015的表述不太一样
从两者的比较中,可以看出ISO9001偏重于关系管理,接近于卓越绩效中对相关方的理解;对一个企业质量管理的能力具有潜在影响的相关方实在太多,如员工、监管单位、服务单位、股东、贷款单位、供应单位、科研合作单位、客户、消费者等等,如何平衡各方关系,满足各方利益诉求,要视其重要性,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而ISO22000更侧重于合规性,满足各方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从这一点来看,我认为食品安全的相关方主要是法规标准制定部门、消费者(预期用途)和客户,他们从原料、产品方面提出食品安全方面的要求;还有一些服务单位,如虫害单位、清洁消毒单位、运输储存单位、检测单位、设备提供方,他们从一些过程/操作层面提出食品安全方面的要求;也包括认证机构、监管单位,他们从良好操作规范、体系管理方面提出要求。
如何转版?
1)可以考虑建立相关方管理程序(非必须);
2)组织各部门识别相关方的要求,编制相关方清单如下表;
3)定期识别、评审和更新相关方清单;
4.3确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范围
明确管理体系的边界,从而实现了清晰的管理界限,才能够知道哪些属于企业控制的责任范畴,哪些需是可以施加影响的,哪些是必须控制和应对的。
标准规定在确定体系范围时应考虑4.1提及的内外部因素和4.2提及的相关方要求,怎么理解呢?权且举些例子来说明。
1)比如一个企业是传统的饮用水生产企业,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功能性饮料市场存在机会,所以想进入这个产品领域,遂成立独立的事业部负责该项目,考虑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尽管该新产品还处于研发阶段,但为了确保配方的安全性、标签的合理性,以及考虑后续原料采购、车间设计、设备设计、工艺等环节的控制,故把该事业部的活动纳入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管理。
2)比如一个企业设置了安环部,该部门主要负责工厂安保、污水处理设施等管理,此前的体系范围未包括安环部,现在考虑到食品防护的需要,所以需要把安环部纳入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范围内。
管理体系范围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1)产品和服务:
2)加工过程:
3)组织单元:
4)生产场地:
5)管理活动/过程:
6)外包过程/服务:
企业如果保留了食品安全管理手册,则可以在手册中对体系范围进行描述。
4.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新版要求建立、实施、保持、更新和持续改进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这里表述当中比旧版ISO22000多了一个“持续改进”;旧版也只是说到:必要时,予以更新,因为“变更”意味着新的食品安全风险产生,所以我们理解为:旧版侧重于体系的建立和保持,不提倡“变”。但新版遵循的是HSL高级结构,提倡PDCA循环,也看重持续改进体系的有效性和充分性。确实,我们很多企业建立体系多年,生产环境还是那样的环境,控制措施还是那些控制措施,能够真正去专研危害,利用好验证和分析结果,推动改进的毕竟比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