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用准则之童工-案例分析
4.3.6文件、制度及体系 - 规范管理的证据
工厂文件清单
出生证
官方签发的身份证
学历证书(例如,毕业证)
社会保障登记
居住许可证、居住卡
工作签证
选民登记卡
未成年工登记卡
驾驶执照
护照
年度体检卡
未成年工人登记表(由人事部门保管)
童工政策
关于管理维护托儿所的工厂内部制度
童工和未成年工管理体系(例如,制度、程序、记录)
关于童工准则的培训记录
关于童工准则的当地法律法规(例如,关于托儿所的法律法规)
4.3.7管理流程图(待续)
4.3.8案例分析:童工准则下的不可接受做法、可接受做法和最佳实践
童工
国际媒体报道的一个故事引起关注。一家中国游泳衣工厂在附近城镇大量招聘童工,他们大多 13
到 15 岁。中国的法定最低工作年龄是 16 岁。调查发现工厂所有员工差不多都是童工,而且他们超时
加班,工资达不到最低工资标准。工厂工作条件非常恶劣,无视工人的安全健康。在当地社区进一步
调查发现,许多儿童的父母在外省打工,把子女托付给祖父母和亲戚照看。
由于受到媒体和客户审核人员的强大压力,工厂迅速关闭车间,解雇童工并遣散回家。然而,工
厂对此处理过程管理不善,没有监督这些儿童是否返回到父母或监护人身边。随后发现许多儿童没有
回家,相反他们去到当地其它工厂工作或者“踪影全无”。
工厂错在哪里?
工厂的做法几乎全部错误。工厂工作环境恶劣,没有遵守有关最低工作年龄等基本要求,大肆招
募童工以降低用工成本,却剥夺了他们上学的机会。在事情暴露后,工厂采取不负责任行为掩盖问
题,把童工简单打发了事。总之,工厂为了短期商业利益而彻底地剥削儿童,对他们造成严重伤害,
也极大地损害了自己和客户的声誉。
工厂应该怎么做?
在发现童工的情况下,无论是主动招用还是出于管理过失,工厂都需要了解如何最大限度地保障
这些儿童的利益。处理童工问题是极其复杂的,而解决方案视乎情形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都会有所不
同。
应马上采取以下行动:
·让童工待在在厂内安全地方不再工作。保证制定解决方案期间这些儿童不会“消失”。给他们
提供必需的住宿、食物和照顾直至发现适当的解决办法。
·明确儿童的真实身份和年龄。尽量与他们的父母、监护人或亲戚取得联系,告知他们事情原
委,寻求他们的协助和指示。
·视乎问题的规模和情形,请求当地政府介入。在本案中,关键在于通知当地劳动部门并寻求紧
急救援。
·与客户和业务伙伴(诸如材料供应商和分包商)会晤,解释事情原委并寻求协助。
·在制定和执行解决方案过程中寻求专家帮助。有一些国际机构和民间组织专长于处理童工问题
和制定干预计划,以满足工厂需要和保障儿童的最大利益。
之后应采取以下行动:
·彻底审查招工和人事做法,找出导致雇用童工的那些程序并采取补救措施。
·建立改善网络,包括当地专家、工会或工厂委员会、政府和民间组织资源、健康专家和客户。
一起制定改善计划。
·考虑以下事宜:儿童接受教育的要求,当地现有的学校和职业培训机会,是否可能雇用儿童家
庭的其他成员,在儿童达到法定就业年龄(例如未成年工年龄)时工厂再雇用。
·就如何设计、管理、监控干预计划进行广泛探讨。
·准备承担责任及可能的大笔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