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将于11月3日出版的《商业周刊》刊登封面文章指出,戴尔公司目前已经成为著名的科技公司,那么是什么样的管理经验使该公司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呢?该文通过一些事例介绍了这些经验。
当戴尔CEO迈克尔-戴尔和总裁凯文-罗林斯(Kevin B. Rollins)在2001年秋天秘密相会时,他们自信公司能从全球个人电脑销售的低迷中恢复过来。而他们自己的个人表现又是另一件事。下属们都认为38岁的戴尔不近人情,而50岁的罗林斯则看上去既独裁又专制。很少人对公司的这两位领导表示他们的忠心。更坏的是对戴尔和罗林斯不满越来越多:在公司第一次大规模裁员后,一份调查显示戴尔公司里半数以上的员工表示他们在有其他机会的情况下会选择离开,。
接下来所发生的则大大地证明了戴尔是管理最佳的公司。在业界其他大公司里,CEO和其他高层对批评不屑一顾。但在戴尔不是这样的。由于担心人才的流失,戴尔的执行官们对这个问题很重视。在一周内戴尔就面对他20位经理人员做了坦白的自我批评,承认他极度内向,这使得他看上去很冷淡并且不易接近。他发誓要让他的团队团结得更紧密。房间里的一部分人显然受到了震动。他们知道对戴尔所做的个性测试显示戴尔是个个性内向的人,而他做这样的承认也是很不容易的。而迈克尔-戴尔并不这样就结束了。几天后,他们开始向公司里每一位经理人播放他的谈话录像,这可是数千人啊!
对某些人来说,迈克尔-戴尔降低士气的方式看上去似乎像另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的管理方法。但是对公司内部的员工来说,它恰恰证明了公司是如何从一个无名的电脑品牌转变到一个家喻户晓的名牌。显然戴尔是主攻销售,绕过中间商,从而已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销售电脑。很少有人对它效率模式争论,它的供货链相互连接得如此紧密,因此就像一条电线。这一些差不多延续了十年多。即使整个电脑行业都试图模仿戴尔的策略,但是没人能取得像戴尔的成果。现在戴尔的股价把IBM、微软、沃尔玛和通用电气都抛在了后面。
戴尔的秘密是什么呢?他的信念就是永不满足现状。当获得成功时,仅用五秒钟的时间对人们的恭贺表示感谢,接下来要用五个小时的时间来检查是否可以做得更好。迈克尔-戴尔说:“用十亿分之一秒的时间庆祝。接着就该干其他的了。”当戴尔在马来西亚开了第一家亚洲工厂时,戴尔向主管这件事的经理送去了他的一只旧跑鞋来向他表示祝贺。他传达的信息是: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至关重要的是戴尔的信条是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毫无借口,尽快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戴尔希望每个人都要观察每个10美分的硬币至少要变成一个25美分的硬币。不象其他技术型的老板,戴尔相信每个产品都可以有利可图,为了达到这一点,他期望他的经理是一个活动的数据库,可以说出从顶级的增长率到在一台机器在售出30天后,一个部件被代替的平均次数等数据。
戴尔本人最看重的是公司市场销售的运营利润。戴尔认为,为了戴尔公司的长期利润,公司就必须使自己的产品有足够的价格优势,但价格的竞争力并不等于自己去做短期赔本的买卖。这也就要求公司管理阶层在压缩开支方面想尽一切办法。罗林斯表示,在别的公司,发明新产品的人将被视为英雄,但在戴尔公司中,那些能够做到有效节约开支的人将被当成英雄。
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和踏实稳健的市场作风,正是其它一些公司所无法效仿的东西。美林公司的分析师史蒂文-米卢诺维奇表示,要效仿戴尔公司的管理经验就好比其它篮球运动员要学习飞人乔丹的投篮技术,即往往得到的是“看得懂却做不来”的结果。
虽然今天戴尔公司已经成长为世界著名的科技公司,其市场销售业绩也让其它竞争对手们羡慕不已,但戴尔却表示,戴尔公司一刻也不能忽视自己的市场压力。也正因为如此,戴尔时时表示,戴尔公司的上下级之间、员工之间一定要精诚合作共闯市场。
世界IT名刊栏目每周均刊登精选国外最新的名刊评论四篇,这些评论选材来源于《商业周刊》、《纽约时报》、《光谱》、《连线》等多种刊物,角度独特,评论深该,题材新颖,范围涉及IT行业的方方面面,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欢迎读者踊跃投稿,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