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中国农历除夕,当人们都在吃年夜饭的时候,京东商城递交了IPO招股书,启动赴美上市进程。近日,有消息称,京东或于4月份开始路演,按照审计流程,预计在三个月内能够完成IPO。
尽管启动上市已过去半月有余,关于京东上市的讨论依然很热闹。毕竟,这是中国企业2014年赴美上市第一股,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电子商务最大的一单IPO。但人们谈论更多的还是京东到底是中国的亚马逊(357.35, 0.15, 0.04%),还是另一个当当。实际上,资本市场对一家企业的考量看得更多的是未来以及其业绩。依京东的创始人刘强东的个性,或许只要做自己就够了。京东十年创业,终于走到了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
当当不具参照性
此前,京东自己的对标企业一直是美国的亚马逊,如果能在美国资本市场讲一个中国式亚马逊的故事更容易得到认同。不过,分析人士并不认可,近日就有文章指出京东可能只是第二个当当。
“这完全是无稽之谈。”京东开放平台上一服装商家负责人高原表示,根据当当财报,目前当当市值不到8亿美元,与京东不在一个量级上。
从京东招股书显示的数字来看,其2011年、2012年净营收分别为211.3亿元、413.8亿元,2013年前三季度,京东商城净营收为492.16亿元。2013年全年的净营收数据尚未公布,不过,此前京东商城创始人刘强东在2013年12月底的媒体见面会上公布京东2013年的交易额(包括开放平台)已经突破1000亿元。
当当之所以不具有参照性,在于两家企业发展路径完全不同,这种路径的不同使得其规模和发展空间也完全不同。当当的品类拓展路径是标准品到非标品,而京东的品类拓展路径是从重品类到轻品类。
3C、家电是重品类,客单价较高,而图书、百货是轻品类,客单价较低。客单价较高的重品类的带动力更强,对用户来说,更容易产生复购行为。也就是说,你习惯了在一个平台购买500元的商品,再去购买50元的商品是很容易接受的。而反过来,习惯在一个平台上购买50元的商品,推送500元的商品给用户,其接受度是有限的。当当曾经做过3C和家电,不过最终均放弃,就证明了起始品类的重要性。
《中国经营报》记者去年曾与京东一位高管交流电商行业发展。他指出,京东能够在中国电商行业发展起来是因为刘强东战略上没有出过错。比如,京东2007年开始自建物流,与淘宝做出差异化;比如当自营达到一定规模,开始开放平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