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版胶印是一种间接印刷,油墨首先从印版转移到橡皮布上,然后再从橡皮布转移到承印物上。
平版胶印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的石版印刷阶段。公元1798年,德国人圣纳菲尔德(Alois Senefelder)发明了石印技术。利用研磨平整的大理石作为印版,用转写墨将图文直接描绘在石面上,经过上墨等处理即成为印刷用版,即石版,这是平版印刷技术早期发明和应用阶段。石版印刷存在版材笨重,印刷速度慢,图文易磨损,耐印力低的缺点;另外,印刷时纸张与印版接触,故纸张易吸收水分膨胀,造成套印不准。
第二阶段:直接印刷阶段。约公元1817年,逐渐用金属锌版印刷取代了石版印刷。金属锌版轻、薄,有韧性,可以弯曲,使印刷形式从圆压乎转变为圆压圆两滚筒印刷,印刷速度得到了提高。但由于纸张直接与印版接触,吸湿膨胀、套印不准、版面图文易磨损、耐印力不高等明显缺陷依然存在。
第三阶段:间接印刷阶段。约公元1904年,美国人威廉·鲁伯尔(W.Rubel)发现了橡皮布在印刷中的作用。为在粗糙的纸张上得到完整的图文印迹,他在压印滚筒上包覆一张橡皮布,在印刷过程中偶尔一次未续进纸张,使得印版上的图文印到了橡皮布上,后一张纸继续压印时,不仅在纸张的正面获得印迹,且在纸张反面也获得了反像的图文。相比之下,通过橡皮布间接印得的图文比直接从锌版上获得的图文印迹要厚实、清晰。因此,间接印刷逐渐被广泛应用推广,“胶版”印刷也由此得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平版印刷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电子分色工艺、整页拼版系统和彩色桌面系统取代了陈旧的分色设备与人工操作。胶版印刷已进入高速多色印刷的时代,在操作中逐步运用计算机系统进行自动控制:油墨自动控制系统、质量控制系统、印版阅读系统等,改变了传统的人工目测调节,提高了套印和色相的准确宰。同时配套材料也进入新的领域,PS版以其操作简单、耐印率高、网点光洁、分辨率高、层次丰富、成本低而取代了其他印版,被广泛使用。间接传递油墨的橡皮布改用了气垫橡皮布,在表面橡胶层和织物层之间复合了一层徼孔状气垫层,增加了压缩性,可以控制网点变形和增大。胶印油墨也普遍采用了高级树脂型油墨,达到色相准确、光泽度高、干燥迅速,以适应高速多色印刷的高标准要求。